
因為到牡丹岩要找路,所以第2天我們不敢摸早黑,到天亮才出發。
Continue reading "尋訪牡丹岩(下)" »

當同伴問: 所以這次我們的目地是去牡丹岩?
「是啊」我毫不猶豫,當出發前聽到能高西段因落石封閉,而打算逆走去牡丹岩這樣。
Continue reading "尋訪牡丹岩(上)" »

鏡頭轉回這次的勘查,遇到應該是我目前看過最長最美的台灣杜鵑稜線,過去的行程記錄稱之為杜鵑迷宮的地方。
Continue reading "中級山的奧義--北大武下把宇森山有感(下)" »
記得許多年前我也跟攀岩夥伴JK說過同樣的話: 最討厭中級山了!
中級山又濕又滑充滿螞蝗、刺人的黃藤跟懸鉤子,如果加上天候不佳,爬起來有如身在地獄,真的是自討苦吃。
不過自從我變成雨鞋咖之後,在近年來的幾次中級山植被探勘,忽然有點享受起探勘中級山區的感覺,一方面是找路的感覺有點刺激;再者中級山可以看到很多動物活動;此外中級山的森林,尤其是人跡罕至者,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景色跟生物,加上本人研究的附生植物最發達的就是岳界所謂中級山的霧林帶,慢慢能了解那些岳界大老在百岳爬了好幾輪之後都轉往中級山探勘的原因。
Continue reading "中級山的奧義--北大武下把宇森山有感(上)" »

本小格的長期讀者 (疑! 不知道剩幾個),大概還記得我之前有提過,荷蘭的科學家跟我討玉山箭竹草原照片的事吧? 那時他說全世界有和台灣一樣的高山竹子草原的,只有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而已,不過後來我聽說中國的海南島跟雲南山區也有類似的物種,這也不意外,因為台灣的高山植物本來就是師承喜馬拉雅山系一脈。
是說像上圖這樣在山區大面積分布,而且幾乎沒受過人類干擾的箭竹草原,可以說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吧?
Continue reading "奇萊東稜中秋行(一): 高山箭竹草原篇" »

<武界林道的棧橋遺跡>
經常出入台灣山林的旅者,行走林道時應該不難遇到昔日伐木時期的遺跡,於伐木全盛時期的50年代,全台灣的林道總長累積達2400公里,深入島嶼內難以想像的原始山區,1989年天然林停止砍伐之後,山區的林道在缺乏維護的動機下,加上每年颱風的侵襲以及破碎的山區地質,被大自然一一"回收",目前尚在林務局管理下的林道大約還有80條左右。
在山上聽伐木工人講古,據說昔日的伐木工寮皆是闊氣的檜木原木建築,而林道上的棧橋,也毫不吝惜的由巨木鋪設,經歷數十年寒暑,熱帶島嶼旺盛的生命力早已在棧橋上佈滿高大的樹木,行走之上你很難發現自己是懸空在棧橋上的。
Continue reading "被束縛在天空林道的老靈魂" »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