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就是,那一付還蠻好看的樣子,很歐洲。就這樣。
號稱有歐洲最美的天際線,不過還是輸布拉格,我覺得。
觀光客很多,所以愛丁堡人都有那麼一點小機車的樣子,難怪蘇格蘭的標誌是多刺的薊,真是不友善。
好處是愛丁堡植物園就位在市區,搭公車就可以到達,所以兩天共去了兩次,因為市區都逛的差不多了,我跟Brian就不是適合城市之旅的人,不然也要亂亂的城市,像加德滿都或阿姆斯特丹這種,人味很重的城市。
如果天數多一點,可以參加北方蘇格蘭高地的健行之旅,去海岸,或是去看尼斯湖水怪,總之啊,對這個城市不是很有感想。蘇格蘭博物館(museum of scotland)跟蘇格蘭議會(Parliament building),可以去看一下,很有趣的現代建築,而且反正不用錢,怪了,我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現代建築起來了?英國有個好處,大部分的博物館都免錢,上廁所也不用錢(啊,我好俗氣喔),時間多的話,也可以去國家藝廊看一下,我是覺得看一大堆慘白的歐洲人畫像跟殖民時期搶回來的寶物實在有點無聊。
東邊的Calton丘可以展望整個城市,上面還有一個很奇怪的希臘神殿,還可以看到遠處有一個埃及的方尖碑,真的是很奇怪的一個城市。
威爾斯國立植物園(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of Wales),此行景色最優美的植物園,這個植物園座落在威爾斯廣大的丘陵地,薄霧中,散發一種說不出的協調美感。
正確的來說應該是"紅龍",不過大家都知道紅龍是一種台灣人很愛養,可以招來富貴的魚,所以。
威爾斯的首府Cardiff到處都可以看到這隻可愛的龍,威爾斯是英倫三島我最喜歡的地方,不單是因為消費比較便宜,威爾斯人也非常友善,籠罩一層薄霧的威爾斯田野景色非常有氣質,連綿的山丘與坑窪的溼地,威爾斯的鄉野給人一種說不出的神祕與蕭瑟的感覺,這是在我們搭了四五個小時火車來回威爾斯國立植物園的深刻印象,沒到威爾斯之前,我不知道威爾斯人有自己的語言,廣播、路標都是以威爾斯語優先,真是有趣。
搭乘誤點數小時的Air Southwest從Newquay飛到Cardiff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還好順利找到預訂的住宿Backpack Wales,這間Hostel很棒,長期住宿還可以打折,想要去威爾斯旅行的人可以考慮。
Cardiff其實也有一些蠻不錯的景點跟博物館,不過我們的旅行重點是植物園,就不多加介紹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照片過過乾癮。
很久以前在雜誌上看伊甸植物園(Eden Project)的報導時,從來也沒想過有一天能親眼見到,這麼說起來,我實在是個幸運的傢伙。
就好像那天抵達伊甸植物園,大概兩小時之後就下起大雨,老天也算待我不薄,至少給我多雲的兩小時來拍照。
所以照片顏色很陰鬱,各位就將就著看吧。
會在Newquay這個小鎮停留,只是為了去Eden植物園後歇息一宿,然後在這裡轉機去威爾斯,聽說夏天時也是個渡假勝地,英國唯一可以衝浪的海岸的樣子。
不過我們停留的早春,似乎對衝浪客來說還嫌早了點,雖然還零星看到幾個不畏寒的傢伙穿著防寒衣在浪裡來去。
英格蘭西部的Cornwall郡,自古以來以花園聞名,我有時候想,要是我是出生在這兒的人,每天打開BBC看園藝節目、跟鄰居談的也是種花的訣竅、養兩隻貓在花園裡陪我蒔土、他們就在一旁晒太陽,閒來假日就去參觀專業的花園,看看人家的造景,那是多麼可愛啊。
不過我想住在這兒的人們,應該也有他們的煩惱吧。
更多Newquay的照片。
為什麼KEW Garden也能寫這麼多篇呢?真是的,決定使用偷吃步寫法了......依Brian的說法是,趕快把這個案子了結一下,否則等我們從非洲回來,案子就堆更高了。其實桌底下還有一堆長滿灰塵的陳年舊案,不過也管不了這麼多了。
上面那排是Kew Garden裡我最愛的Alphine House(高山花卉溫室),2005年新開幕。雖然實際在山上看花時還要更美,因為高山野花總是從你想不到的險惡地形蹦出來,出乎意料的小、細緻、叫人讚嘆,不過能這樣完整的收集這些高山野花,完美的一同綻放,簡直是園藝家的夢想了。有個插曲要敘述一下。
就在現場人人忘情、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無聲的讚嘆時,有個先生,姑且稱之為英國紳士好了,也在我身旁忘情的拍照,他老婆無聲指指隔壁那盆比較不起眼(上圖第三張)但仔細看很美的花,這位紳士於是驚呼一聲: OH! My Godsh! 然後趕緊把鏡頭移過去拍,說真的,我沒有在任何時候覺得跟英國人的想法這麼接近了。
1987年由黛安娜王妃主持開幕的威爾斯王妃溫室(The 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簡直是英國人對園藝無法估計的執著之展現,偌大的溫室區分為潮溼熱帶區、沙漠氣候區與季風熱帶區,此外還有熱帶及溫帶雨林蘭花展示區、蕨類展示區、霧林帶和食蟲植物區,這些截然不同的生態系全部被含納在同一個屋頂下展示,管理上的難度可見一般。
世界最大的維多莉亞溫室--邱園的Temperate house
這間Temperate House跟Palm House一樣也是一級古蹟(temperate是溫帶的意思,翻譯起來不就變成“溫室“了嗎?好像有點怪怪的...),說起來這間溫室的歷史還有點坎坷,早在1859年英國政府撥款一萬英鎊開始興建,結果到了1863年財政部以預算超支過多(將近三萬英鎊)而停止興建,那時只完成了中央的溫室部份(約全部設計的2/3),然後就草草將紐西蘭及澳洲收集的植物移入,之後就開幕了。
2003年被UNESCO選為世界遺產,KEW Garden無疑是植物園界的老大哥,也是植物學家的夢想之地。
邱園設立於1750年代,彼時喬治國王三世的兒子威爾斯王子Frederick與奧古斯都王妃(Princess Augusta) 結婚後,由於兩人皆是園藝狂熱者,Frederick遂著手規劃他們的威爾斯花園,後來Frederick不幸英年早逝,他夫人就繼承他的遺志,其後認識了Bute伯爵,這位少有大志的伯爵慫恿奧古斯都建立一座收羅全世界植物的花園(竟然與Rebecca從小的志願相同,嗚,可惜人家也只能想想而已...),此為邱園的濫觴。
時至今日邱園已經成為129公頃的知名植物園,一年的研究經費八百萬英鎊,收藏有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盆栽植物,(一株1775年被帶到邱園種植的蘇鐵),雖然沒有達成蒐集全世界植物的夢想,但邱園的植物收集在今日來說,絕對足以傲視全球。
我在還沒有到訪邱園之前,自己在腦海裡描繪了一個長滿奇花異草的伊甸園,隨著這幾年拜訪的植物園多了,邱園帶給我的感受已經不是驚奇,反而是一種終於完成心願的滿足感,畢竟作為一個植物學家(真不好意思),不來個邱園走一遭怎麼能對自己有個交代呢?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