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日在家中欣賞了幾場世運賽事,挺過癮(可惜無線台轉播很少),才知道競速滑輪淘汰賽是這麼刺激,還有原來拔河運動充滿策略,是心機很重的運動,好厲害。
我那天看開幕時也跟很多人一樣,看到電音三太子騎小綿羊出來時不知道為什麼感動的很想哭,哈哈。
果然無知會導致自大。昨天在報紙上看到這篇投書(還是前大使寫的),說世運的運動都是端不上檯面被奧運刷下來的項目,奇怪,奧運的運動項目本來就是由主辦國策略性的決定,每屆都會更換,哪有什麼高低級之分,這人舉例的野外定向運動,是近年來很夯年輕人的運動,探索頻道舉辦的ECO-Challenge比賽不知道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參加的賽事,只能說這人是LKK落伍了。
以前高雄都是我從台南到墾丁夜遊時的中途站,因為空氣太差,市容太醜,我們騎摩托車都選擇在半夜通過,越快越好,對這個城市從沒有好感過(其實我也不喜歡台北市,所以不是偏心喔)。
上次與anion她們在台南網聚,想起畢業以後都沒到過高雄,因為大家都跟我說高雄變了很多,於是決定去走一走,在愛河邊的電影博物館散步時,微風徐徐從愛河面吹來,首次覺得這個城市真的變了。老實說高雄雖然在北迴歸線以南,晚間卻比悶熱的台北城涼爽許多,俗豔的觀光遊艇在愛河上穿梭,使人體認到這個熱帶城市的特有活力,很好。
偉大的城市都應當有一條河。走在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河岸時你這樣想,愛河也給我這樣的感覺。
而台北,十幾公尺高的堤防阻隔了當初孕育這個城市的淡水河,有次我為了想騎腳踏車到河濱道,被迫在環河道上和一堆車輛爭道,最後還是抬著腳踏車爬上提防才到河邊。
擁有那麼多資源的台北市不進步還是會被超越的。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