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是一個皎潔的月夜,魯凱族的獵人在溪谷紮營、烤火喇賽,不經意沿著營地旁的台灣杉往天空看,發現一輪明月高掛在樹頂上,不禁脫口而出: 撞到月亮的樹!
以上是個人心中導演的小劇場,不準的話也請勿追究 XDDD,不過烤火的時候可以想很多事,有些是比較正經的,譬如說筆者就常常在思考,到底身為巨木的感覺是什麼? 為什麼它們要不停的長高? 長高有什麼好處跟壞處? 長高又需要什麼條件來配合呢?
想必是一個皎潔的月夜,魯凱族的獵人在溪谷紮營、烤火喇賽,不經意沿著營地旁的台灣杉往天空看,發現一輪明月高掛在樹頂上,不禁脫口而出: 撞到月亮的樹!
以上是個人心中導演的小劇場,不準的話也請勿追究 XDDD,不過烤火的時候可以想很多事,有些是比較正經的,譬如說筆者就常常在思考,到底身為巨木的感覺是什麼? 為什麼它們要不停的長高? 長高有什麼好處跟壞處? 長高又需要什麼條件來配合呢?
<研究團隊於清八的巨木森林測量臺灣杉巨木樹圍>
一直以來,覺得福爾摩沙的山林最迷人之處,便是追尋島嶼上毎一代過客的足跡,在被生猛的叢林吞沒後,所遺留下的蛛絲馬跡。
曾經在林道傾頹的道班房裡過夜,透過瓦礫仰望星空,覺得此景全世界大概只有在臺灣能輕易享受到,不用跋山涉水個把個月,通常只要兩三天,你就能深入島嶼山林的最深處,品嚐山林的美好與你的孤獨。
<Rotorua canopy tour在國際性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被選為北島最推薦參加活動的第一名>
因為台灣杉的緣分,我們回訪紐西蘭的老夫婦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覺得我既然是個樹冠層生態學家,於是就事先代為安排了一個活動當作神秘禮物,聽說是北島最受歡迎的生態旅遊活動之一: 原始林樹冠層滑降。
而這個戶外體驗活動的地點在奧克蘭南方的一個森林保護區(Dansey Road Scenic Reserve),由當地的樹冠層保育協會(Canopy conservation trust)所經營,而這是你唯一能在紐西蘭的原始林體驗樹冠層滑降的地點,我保證你如果有機會到訪,一定跟我一樣永生難忘。
<2017年10月初到McLaren公園拜訪40幾年生頭好壯壯的台灣杉,樹圍將近3公尺>
2015年9月時,我收到同事轉寄國際樹木學會紐西蘭分會的一位老先生Graham Dyer寄給我的一封email,內容是述說該協會在大使館的協助下,於1972年從林試所取得一批台灣原生樹種的種子,目前栽種在紐西蘭北島的McLaren公園的福爾摩沙植物區,生長情形十分良好,其中台灣杉在2010年被國際樹木協會選為年度樹種(trees of the year, Taiwania),而有專題報導,Dyer夫婦在2011年的台灣之行有來過林試所,可是老先生最大的願望是能在原生地看到野生的台灣杉大樹,他問我們是否要到玉山山區、行程需要排幾天等問題。
我就回信說其實不用跑這麼遠,我花個一天開車帶他們就近到棲蘭山就有大樹可以看了,然後把我寫給樹冠層協會的三姊妹探勘文章寄給他們參考。
雖說我跟Brian 早在2005便行駛101公路從西雅圖至舊金山,沿途順訪的了包含奧林匹克以及紅杉國家公園,不過對我們這種爬野樹的人來說,這輩子沒爬棵紅杉還能瞑目嗎?不可以嘛!於是我去年拋夫棄貓去波特蘭委屈自己當台勞,第一個圖的就是爬紅杉,再者就是爬雷尼爾,結果代誌果然不是憨人想的這麽簡單,紅杉野樹沒爬成,幸好最後有完成另50%的任務登頂雷尼爾,不然實在無顏見江東父老。
是說此行也不是全無收穫,我在非常險惡的PI 監控下,盡可能對北加的紅杉國家及州立公園做了一番踏查(也才2次),收集了許多文獻跟地圖,感謝好旅伴Sky,相信下次組隊去米國時應該可以順利偷爬(誤)成功。
美奈田算是2015年中級山勘察的最後一彈,這座山已經放在代辦事項清單裡快一年,還好余大哥賢伉儷願意陪我去,不過在登山途中余大哥告訴我,這座山在他的清單裡面已經放了30年,哇靠真是失敬失敬! 原來余大哥在當兵時就從台東每天看著這座山,不過那時還在伐木,可以搭車到42K登山口,現在可要踢快30K才能到,不過余大哥是我的偶像,這點小路程可難不了他 XD
上面的影片就是這次收回來的縮時相機拍攝的,每30分鐘拍一張,我還蠻自豪的啊拍得很正,因為當初只有一公分的芽眼,而且相機也沒可以對焦的觀景窗,所以算是拍的蠻到位的了,不過解析度跟焦距都還有待改進,反正先有資料再說囉!
影片裡的3株喜普,前天看到時長這樣,結了2顆飽滿的種實,希望能成功繁殖一些後代。
第一次上南湖是口蹄疫封山時期,我以為那是1995年,那今年就剛滿20周年,結果沒想到是1997年@@,也罷,只好改為18周年 XD
不過Ecogarden終於累積一千篇po文倒是值得慶祝的事啊! 主圖是今年5月在南湖溪源拍的圈谷山屋、南湖大山與"玉山"杜鵑。桑心。這角度就剛好沒長南湖杜鵑啊! (算了,反正本小格一向是得過且過)
其實已經超過10年了,上一次次綠博參觀是2003年的4月,那時候雪隧還沒開通,蘭陽平原阡陌縱橫,是一個宜人的小鄉鎮,Ecogarden也還沒開誌,我都把旅記發表在anyway travel,用的DC是200萬畫素nikon 3500,某張照片被Brian拿去當時的公司參加攝影展還得到佳作,拿了1500塊的加菜金 XD
總之人老了就開始回想,我還是趕緊打住進入這次的正題好了。
<煩惱不知要走哪一條路的Brian>
很少人知道,整天在山裡面亂亂蛇研究森林生態的我們,其實也跟學校裡的老師一樣面臨著烤雞的壓力,時不時得發表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文章(科學或科普方面的),以下這篇就是為了今年交差用的(全文登於今年春季號的台灣山岳),這裡補充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照片(例如上圖那個怪人)。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