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學建築的人面前談建築似乎有點魯班門前弄大斧,不過即使膚淺且來去匆匆,還是對倫敦的現代建築有一點小感想,基本上我是不太喜歡現代建築的人,不過最近幾次柏林英國之行,發現現代建築還是可以蓋得十分有創意而美觀又環保,不禁有點刮目相看起來。
倫敦人暱稱“醃黃瓜“(the gherkin)的綠巨人,前景是倫敦塔,古蹟與現代互相輝映,卻不顯突兀。
這是一棟綠建築,玻璃帷幕使溫帶難得的陽光穿透到建築物深處,不僅保溫而且提供自然光照;弧形的外型幫助外界氣流進入內部通風系統,減少中央空調的使用。這棟41層的建築物比同等容量的傳統建築物減少一半以上的耗能,是與自然更為協調的設計。
窗戶是三角形向上開闔的,還真像一個大溫室,不過這種玻璃帷幕大樓卻不太適合亞熱帶台灣,光降溫可能要耗費兩倍冷氣能源吧。
而且我們空氣比較髒(倫敦空氣破天荒蠻清新),玻璃髒掉就不好看了。
隔著泰晤士河還有一棟綠建築,長得像一隻犰狳的倫敦市政廳。
近看這隻犰狳。
側面很像捲成一團的犰狳吧。
這棟不是綠建築,不過很有趣,讓我想起攻殼機動隊裡的未來世界,就在"醃黃瓜"旁邊,正在興建當中。
很醜又很酷。
再補充一個建築,不知又是哪位大師設計的,逛Millennium mile時看到的,感覺建築師連光影也納入建築設計了,超讚。
絕對的紅與黑,建築前的方塊噴泉,薄薄一層水膜覆蓋其上,水緩緩而順暢的流著,不興一絲波瀾,在豔陽的午後,很寧靜很 美,維持這種美可不容易,要保持絕對光潔才行啊。
Hi!
你的倫敦之旅看來非常充實
除了各大植物園
連Norman Foster的綠建築案例都拜訪了
裡面比外面更加精彩喔
不要錯過了
在Swiss Re大樓旁的後現代Lloyd Building
可不是施工中喔
他所要營造的就是那種機械與科技美美感
http://blog.freetimegears.com.tw/patrick/archives/000948.html#000948
不過說到綠建築
你所在的荷蘭在這方面很用心
排名還在英國前面喔
Posted by: 老P | 4 月 19, 2006 at 07:01 下午
老P大師出馬了...
我不知道可以進去參觀說,那不是RE SWISS的總部嗎?能讓人進去參觀喔,可惜:(。
Lloyd上都還有覆網跟一些鷹架呢,假裝的還真像,我就想是之前在你家看到的那棟建築物,還來不及複習,果然沒錯,呵呵。
老P能開一些荷蘭的綠建築list來聽聽嗎?有機會也來去參觀一下,不過紅毛國地小人稠,感覺建築就比較小裡小氣的樣子,哈哈。
Posted by: rebecca | 4 月 19, 2006 at 10:58 下午
記得上次我去倫敦時,第一次看見布萊恩手下那個建築,直截就想到
某個香港賣的礦泉水...從此我跟朋友叫它礦泉水,一旦迷路或失去
方向感的時候,就仰天找尋那瓶礦泉水在哪裡...呵呵
Posted by: ringo | 4 月 20, 2006 at 03:56 上午
五年不見倫敦
變化這麼多
這一次暑假一定要再重遊
Posted by: 妙妙 | 4 月 21, 2006 at 11:04 上午
http://0rz.net/851ga
哈哈 這些東西我也有拍
以下是lovespoon的簡介, 噗哈, 要再深入的話,
我還可以再寫個關於lovespoon上面的圖象象徵的東東
lovespoon, 愛情湯匙, 威爾斯特產
起源於數百年前, 由年輕男子手工刻製送給自己所喜愛的女孩作為愛情的象徵
直到今日, 愛情湯匙在威爾斯仍是表達愛意的禮物
在週年慶. 婚禮. 訂婚. 誕辰. 受洗日. 生日和情人節被送出
也是代表威爾斯最好的紀念品。
Posted by: Liey | 4 月 22, 2006 at 01:53 下午